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黄辉离职,格力再无“太子”

4

员工畏惧之下,难有接班人

公元前363年,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迎来新国君韩昭侯。他即位不久,韩国在对外作战中先后败给了秦、魏、宋等国,屡战屡败,损失惨重。韩昭侯痛定思痛,决意拜法家“术派”代表人物申不害为相,命其主持变法。

申不害在十五年的时间里,加强了君主专制,稳定了韩国自哀侯以来动荡的政局,使得国家日益富强,被时人誉为“劲韩”。可就在这种强盛的背后,却是韩国政治的一种畸形发展,直接导致韩国成为六国中最先被秦国灭掉的国家。与商鞅变法强调法治不一样,申不害是主张“术为法用”。最终的结果是,“术治”使韩昭侯拥有了无上的权力,韩国渐渐形成了“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人人不敢对君上提任何意见,也不敢提任何想法。换句话说,整个国家治理得如何全都取决于君王自己的能力,臣子只能受君王的“术”控制,继任者毫无机会参与历练。韩昭侯为自己修了一扇门,他在里面,别人都只能在外面听令行事,无交流意见的机会。韩昭侯死后,人死政灭,韩国很快便衰落了下去。

而今天的格力,似乎也在做一扇门。门的里面是董明珠,门的外面是其他员工。

在公司工作时,董明珠随时处于即将爆发的状态,身边的工作人员动辄得咎,见到她就跟老鼠见到猫一样。面对竞争对手,或者质疑者,或者其他有利益冲突的人,董明珠也是特别好斗,属于“有事不怕事,没事还挑事”的那种人。长此以往,格力便无人敢多说话,变成一言堂。

从2012年董明珠接任董事长起,就曾多次因“个人崇拜”、“军事化管理”等行事风格备受争议。比如,公司大多数会议室的墙上,都挂上了董明珠个人的大幅照片和名言,不少员工对此颇有微词。不仅如此,格力生产的手机开机屏幕画面也是董明珠自己的照片和寄语。

提到董明珠的缺点,她自己说:“唯一的就是对我的员工确实苛刻了一点,而且是不留情面、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只要看到问题立马解决。”董明珠在说话做事的时候,是不会去体察别人的感觉的,只要自己觉得有必要这样做,就会去做。在《鲁豫有约》的采访中,董明珠向鲁豫讲述了她开除高管和撤换经销商的事情,鲁豫问:“你做这些事的时候,会不会有压力,会不会不开心?”董明珠回答:“没有啊,我完全没有压力,也没有不开心。相反,我很开心啊,不开心的是他们。”

不仅对内,在外部董明珠亦是让人无法接近,多次因为破口大骂友商而陷入舆论的漩涡。她曾经指名道姓地骂过美的、海尔、志高、TCL,对同行极尽鄙视,说美的是小偷,说小米和美的合作是“两个骗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团”,举报奥克斯不合格等等,她甚至还敢于和广州市财政局、珠海市国资委这样的强力政府部门硬碰硬。

5

攻城良将,难为航行舵手

毫无疑问,董明珠是一名攻城良将,格力在她手上也管理得井井有条。早期格力创始人朱江洪定好了方向,董明珠保持原朱江洪时代的产品品质、技术升级路线,一路攻城略地,才共同成就了今天的格力。

然而今天的格力已是空调上的绝对王者,董明珠的能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无可挑剔。格力今天的问题,一是空调行业本身的问题,例如地产减速,带不动空调销售;电商和物流越来越便捷,传统的分销网络显得效率低下。董明珠一手建立的经销商体系变得风雨飘摇,自己不得不上网直播带货,结合线下门店送货。要改变此境况,格力要么推动国际化,做大市场蛋糕;要么狠心变革渠道,进一步渗透国内市场。

格力的另一问题是需要新的方向和全生态布局,而这一点目前看来正是董明珠欠缺的。董明珠从布局手机到布局汽车,跟热门、轻判断,无法从更高的维度俯瞰格力的产业生态布局,碰的头破血流,伤势难止。另外在渠道的变革上则过分保守,在国际上更没有相关动作。与宿敌美的处处开花、春色满园相比,格力是“到处插花花不放,残瓣颓废难觅春”。

因为董明珠的霸道,即使糟糕的布局也很难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有时候霸道的确提升效率,也能减少内耗,但是前提是霸道者要有战略布局的能力和未来视角。

退居二线五年后,朱江洪在2017年罕见地在媒体上发声,言语中对董明珠执掌格力后的一系列方向错误的扩张颇为不满:“如果我继续执掌格力,可能不会让格力造手机、造汽车。”他在自传中以春兰的失败为例谈到:“当年格力还是一棵小树时,中国空调业的霸主是春兰。但春兰好大喜功折腾多元化,先后涉足电视机、冰箱、摩托车、汽车等业务,最后的结果是,主业丢了,副业也没搞好。”

相比董明珠的四处撞墙,方洪波的布局能力显然要高出一筹。美的空调干不过格力,冰箱、洗衣机打不过海尔,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就在董明珠忙于在各路媒体上打嘴炮的时候,美的已经潜心在做产业布局了。

方洪波作为何享健培养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上任后就在集团化管理升级、产品科技化升级、国际化经营三个维度展开变革,围绕家电做了一个整体布局,在关键环节进行了一些并购。几年之后,美的很快拉开和格力的距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营收和利润增长均衡、营销与科技并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比翼双飞。

2019年,高瓴资本以高达370亿的出资成为了格力最大的股东。高瓴资本的张磊绝不会坐看格力停滞不前,必要的时候他们必然要参与进来。在短期内,高瓴不能操之过急,但长期来看高瓴一定会协助格力电器管理层,完成在产业布局、渠道变革、国际化及内部治理结构层面的转变。其中内部治理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对董明珠有一系列动作。

6

没有万能的管理者

这世上没有万能的管理者,再高能的管理者也往往只适合企业发展的某一段时期。在这一时刻快要结束的时候,在任者必须要勇敢寻找继任者,接受继任者。这一点对于强势的在任者而言很难,但必须要做。

作为结尾,我们带大家简单回顾一下迪士尼两个CEO轮替的历史。在98年的发展历程里,迪士尼曾两次走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最终靠着两任风格迥异的CEO力挽狂澜。

1984年,迪士尼遭遇了恶意收购。收购方试图卖掉迪士尼的核心资产,包括电影图书馆以及主题公园周边的优质地产,资本市场也对此表示欢迎。面对生死存亡,迪士尼家族意识到必须从家族之外寻找能人帮手,决定聘请迪士尼史上第一个不姓迪士尼的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出任CEO。

艾斯纳从1984年进入迪士尼担任CEO到2004年被迫离职,一共执掌大权长达19年。简单来说,这19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10年,艾斯纳手起刀落,救迪士尼于深渊,得到万人敬仰;后9年,艾斯纳大权独揽,成为“暴君”,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宫斗剧”。

在艾斯纳和威尔斯大刀阔斧的变革下,迪士尼在10年时间里从1984年十几亿美金的市值,一路狂飙到了1994年的近300亿美金。然而,随着铁三角中两位:威尔斯1994年去世,卡曾伯格在艾斯纳四处打压下辞职走人,迪士尼几乎变成了艾斯纳一个人的天下。艾斯纳对权力极度渴望、独断专横、好大喜功的一面毫无掩饰地浮出水面。在其执掌迪士尼的后半段,公司很多顶级动画师跳槽到皮克斯或其他公司,核心内容输出几乎全依仗外部合作的皮克斯。面对来势汹汹的蓝天、梦工厂,此时的迪士尼几乎无还手之力。

最终罗伊·迪士尼抓住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机会,把迪士尼净收入下滑接近33%的责任直接指向艾斯纳,并联合整个迪士尼家族立刻把被抛售的股票全买了回来。然后,罗伊·迪士尼联络了数千名股东和媒体大军在费城“逼宫”,成功逼迫艾斯纳下台,艾斯纳黯然离场。

作为继任者,艾格的性格与前任完全相反,他温和而谦逊,甚至他米老鼠般的笑容也为公司带来了一股春风。上任后花大量的精力修复了之前受损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员工关系。艾格不断通过收购加强迪士尼内容IP生产能力的同时,公司全产业链的驱动力也越来越强。迪士尼的市值,从艾格接管时的约200亿美金,涨到了现在的3480亿美金,增长了17倍。

历史并不虚无,回顾迪士尼的发展历程能发现,可能董明珠到了要潜心培养新掌门人的时候了,从而真正实现自己从优秀到卓越的脱变。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家居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