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小熊电器:「消费式家电」的爆发逻辑

2020-07-28 18:06
元气资本
关注


小熊爆发的关键

按照消费品的逻辑,小熊电器的持续增长能力主要体现在“爆款品类”的抓取。即要打造爆款品类,公司的核心竞争要素就要集中在“概念+外观+渠道”三方面。

与其说是小熊电器以“差异化”的概念成为黑马,不如说是日韩模式与欧美模式的差异化,造成如今的格局。

传统的小家电行业,以“美苏九”为例,照搬的是欧美小家电市场的模式。铺设线下渠道网络,以零售的思维建立的网点大多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的边缘地区,靠近居民区,辐射能力很强。

线上崛起的新小家电们则是模仿日韩的模式。

首先是外观上,日本产品便以高颜值和“萌系”外观设计著称,日本公司的逻辑很清晰,小家电刚需属性相对较弱,且制造技术相对简单,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间在性能等“硬指标”上很难拉开差距。

因此,对小家电来说,其外观设计能否从“第一眼”吸引消费者就显得非常重要。日本市场尤为关注小家电产品的外形设计,“高颜值”充分迎合了以年轻人和主妇为主体的新式小家电消费群体。

日系外观与日系审美很早就被市场检验过,是符合当下国内年轻市场的消费倾向的,于是小熊通过复刻,成功地抓住了用户的喜好,选择“小而美”而非过往大多“欧美风”那样的硬朗外形小家电。

以此判断,国内小家电市场的产品还会继续细分,如在日本那样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小家电细分品类市场。以厨房小家电为例,日式年糕机、章鱼小丸子器等小品类也位居厨房小家电类在亚马逊上的热销榜单,且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除此之外,参考日本小家电同一品类下往往具有多条产品线,如热门小家电品牌Iris Ohyama旗下的酸奶机,其产品线区分为可以直接使用牛奶盒作为发酵容器的类型和可以添加附属容器的类型,各条产品线下又有多款差异化产品。这或许也会是未来国内小家电的玩法之一。

在我们研究日韩欧美多个公司的产品时,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在欧美,食品加工、咖啡机等厨房类小家电更受欢迎;在日韩,头发护理、剃须刀等个护类小家电卖的更好;而在中国,消费偏好综合了两者。

此外,我们发现日韩的小家电是“小而美”、不断细分的趋势;欧美的小家电则是多功能集成化趋势。这两点都已经逐渐在国内市场中有所体现,元气资本判断,无论现有的小家电公司选择哪个方向深耕,都可能符合未来趋势的判断。

除了外观、审美,再有一点为什么小熊能从“美苏九”的口中“夺食”,则是依靠算法。以往按照热度、点击率、排名等方式展现给大众,行业龙头往往占据半壁江山,新兴品牌不容易被挖掘,有特定偏好的用户很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产品,而千人千面使新兴品牌有了被展示的机会。

“美苏九”的产品基本逻辑相似,多为偏好产品实用性的客户,由于用户标签相对一致,流量易被分流。小熊电器以高颜值、单身经济、性价比等为标签定位,吸引了多个层次的流量,这些人群画像又是现在的线上消费主力。

此外,相比“美苏九”,小熊在小红书等火爆的社交媒体上更加活跃,分享产品用户体验,安利种草给大众,结合千人千面的算法,用户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的浏览记录会影响淘宝的首页推荐,小熊被推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小熊的SKU数量多,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在消费者面前曝光的机会。养生壶、温奶器、小容量小家电是小熊电器的特有标签,分别承接了来自老年人、新手妈妈、单身独居、有下厨需求的白领等用户的流量。

与“美苏九”最大的差异在于,小熊消费者对养生壶、绞肉机等的偏好较为一致,基本不会考虑其他品牌。小熊销售额的40%多来源于60元-130元的产品价位,吸引了不少青睐于低价产品的消费者,低价位段消费者流量会被更多导向小熊。

如此一看,无论是较为分散的线上行业格局,还是核心壁垒的高度,小家电行业都是一个对新锐品牌十分友好的行业,后来者居上的机会很大,小熊的模式很好复制,地位并非无可替代,下一只“小熊”随时都可能诞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家居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