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为了活下去家电企业不能坑蒙拐骗

2025-02-17 15:47
家电圈
关注

坚持走“难却正确的道路”,坚持长期主义,对于家电企业来说,与“活下去”并不冲突和对立。当前,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不能为了眼前的小利益、短期利益,而放弃了长期以来坚持的价值底线,比如诚信、真诚、品质,从而采取“坑蒙骗”招数忽悠老百姓,否则就是“自己挖坑自己填”。 

文剑||撰写

这2年的家电市场内卷与拼低价、家电产业恶斗与纠缠,特别是叠加外部的经济、政策等动荡与冲击之后,让众多家电厂商在内心充满焦虑,在体感上也颇为不适应。总体来说,就是“在家电行业,钱真的是难赚了,弄不好还会亏损、赔钱”。

更为微观的市场变化,就是很多家电厂商卖一台空调等家电产品,相对过去要多花费10倍甚至更多的时间,但是赚到的钱却不到过去的一个零头。甚至,让很多家电厂商“屡试不爽”的低价手段,也频频在市场上失灵了。很多消费者总喜欢“货比百家”,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这个现象的出现,家电圈认为,很正常,不是市场短期的拐点和动荡,而是行业未来的常态和趋势,2、3年内不会得到有效的改变,也难以快速扭转。因为,造家电、卖家电这门生意或者说事业,对于所有厂商来说,产业的逻辑和经营的定位变了,不再是高增长、快增长和高利润、高收益,而是成熟、稳定与追求可持续。市场的跌宕起伏,需求的有高有低、厂商的有赚有赔、用户则是东挑西选,正常且合理。

接下来的家电市场、家电产业,到底还有没有希望和机会了?市场的困局,到底是外部的经济、商业和贸易、竞争格局及环境变差、变难了,还是家电企业自身的思路、想法和手段、策略老了,不适应现在的竞争格局、消费需求了?家电圈认为,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除了外部的经济环境引发的消费心态变化,还有内部的产业竞争走向成熟,厂商在市场竞争门槛被推高,很多市场经营的投机、忽悠、欺骗空间被压缩。 

这也正好解释,最近2年间,家电市场上一系列突破底线的商业竞争行为,比如假冒知名品牌,产品材料偷工减料、零部件以次充好、功能性能悄悄缩水,还有大量家电产品的“性能、参数”虚标夸大,就是一些厂商上演“最后的疯狂”。这就是属于典型的“兔子尾巴长不了”,但是仍然动摇了不少家电厂商的经营初心与底线。

多位家电经销商就告诉家电圈,“这2年来,在线上电商平台,大量网店的老板们要想抢订单,卖货,产品不造假、不虚标,不搞假冒伪劣的手段,根本赚不到钱。特别是很多特价、低价家电背后,基本上就是一锤子买卖,充满了各种欺骗与忽悠”。这种现象经过时间的发酵后快速蔓延,最终让“坑蒙拐骗”变成了线上电商平台很多网店老板们的“潜规则”。

别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忽悠欺骗,赚了不少钱,这个现象还不是少数。但是,并不代表,这就是家电行业这2年的生财之道,也不代表这是家电厂商的新经营策略。就像很多家电企业和商家最近几年的困惑与困扰:坚持长期主义,走远路,保持战略定力,与赚到钱、活下去,不冲突也不矛盾,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没有联系。

坚持长期主义,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新品类、新营销,对于所有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这是一条“难却正确”的道路,不会因此“活不下去”。当然,短期的企业经营亏损,或者业绩动荡,也会发生。这会让众多家电厂商们经历一轮相对漫长的考验与挑战,有的坚持不住就“半途而废”了,只有坚持到底的厂商才能“笑到最后”。 

市场短期的动荡,以及商业的喧嚣,在最近2年充斥在家电市场,对于众多厂商来说,不要动摇,也不要气馁,就坚持一点:少折腾,尽量不折腾。做有价值的事情,抢有利润的单子,不要精神内耗,还要学会拒绝。那些只盯着价格,一味追求低价的用户,完全可以不伺候不抢夺。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原文标题 : 为了活下去家电企业不能坑蒙拐骗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