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闹乌龙透视 格力电器还有哪些“烦恼”?
重振王者荣耀,时不我待!
作者:何乐怡
编辑:李静
风品:沈禾 车一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将“质押”写成“冻结”,“董明珠市值约4亿元股份被冻结”消息登上热搜。格力电器闹了个不小的乌龙。
如多米诺骨牌般,资本市场无法淡定。5月4日,格力电器披露更正前一季报后的首个交易日,股价大跌9.96%,收于35.42元,市值蒸发超200亿元。截止5月8日,格力股价34.61元,市值不足1950亿。
市场在观望什么?乌龙背后,又折射哪些深层忧虑情绪?
1
乌龙背后 入局格力钛几多“代价”
4月28日,2023年一季报的股东信息情况中,董明珠部分持股状态被标注为“冻结”,数量1150万股。
5月5日晚,格力电器发布更正公告。因填写有误,现将“冻结”更正为“质押”。
“纠错”及时且必要,然难挡市场情绪。要知道,格力电器上一次跌停还要追溯到2020年2月3日,当时由于疫情等复杂原因近千只个股罕见跌停。
勿怪市场过度反应,IP GLOBAL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一般而言,有权冻结机构只有公检法机构,对上市公司股东而言的股权冻结多是涉及诉讼时的诉前保全,如因持股人对外担保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时,往往会被原告方作诉前保全而冻结名下股票。
作为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可谓格力电器的灵魂人物,怎会闹出这样严重的乌龙呢?
虽然格力电器向投资者致歉,并表示后续将进一步加强信披管理,提高信披质量。
却难定风波,浏览股吧算是炸开了锅。“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谁负?”、“如果周一涨停能赔钱吗?”、“尾盘割肉,郁闷死了”、“真是害人不浅,小散找哪儿说理去?”......
言语或有偏颇片面处,却也是良药苦口。抛开一家龙头上市企业的内控风控严谨性、专业性,更深一度思考,一个乌龙凭啥能值200亿?
或与董明珠个人的投资行为不无关系。
除持股格力电器外,董明珠也有在其他企业有投资,其中最引眼球的恐怕要数“举债”投资珠海银隆(现已更名为格力钛)。由于发展早期与多位股东的业绩对赌增资协议,该企业或面临11.5亿元的对赌补偿。
格力电器2022年报显示,经过两次开庭及多次书面意见交换,案件仍处等待仲裁庭调查取证及裁决阶段,格力钛需承担的诉讼金额尚无法估计。
也基于此,有舆论一度猜测,董明珠被“冻结”股份与上述连锁反应有关?而今疑问扫除,可谓虚假一场,可喜可贺。只是新疑问又来:股份质押与格力钛有无关系?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2022年中,董明珠直接持有的格力电器股票,没有冻结和质押情况。换言之,上述质押发生在2023年第一季度。
说到底,质押也是为了资金,董明珠又有啥新动作呢?
2
亏损背后 激进副业豪赌?
“真实惠”之问
说起格力钛,对于这场投资未来的“造车豪赌”,外界不乏争议。甚至有舆论认为,其或是董明珠、格力电器的一次投资副业的“滑铁卢”。
2022年,格力钛净亏损达到19亿元,导致整个公司净资产从年初的21.47亿元,大缩到2.37亿元。此外,2022年上市公司对格力钛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5亿元。
2021年,格力电器以18.28亿元,拍下珠海银隆30.47%股权。如按照格力钛现在2.37亿的净资产,对应净资产只剩7221.39万元,亏超17亿。聚焦董明珠个人,2016-2017年累计“出资”23.4亿元,拥有银隆17.46%股权,而今对应只剩下4138.65万。
亏本生意背后,是董明珠对造车的决绝。
早在2016年9月,格力电器抛出收购方案,拟出130亿元购买珠海银隆100%股权,但在中小股东的反对声中夭折。
对此,董明珠没有死心开始曲径通幽。当年11月其以个人名义带着万达王健林、京东刘强东共30亿资金,入股银隆;2021年8月,格力通过网络拍卖获得珠海银隆3.3619亿股,作价18.28亿元;同年11月,珠海银隆更名格力钛,在年报中并表。
遗憾的是,这五年间银隆业绩难言讨喜。新能源退补后,真实盈利能力浮出水面,销量也不断下降。2022年6米以上的客车销量排名中,银隆销量仅为1789辆。
原管理层也不省心。2019年4月,银隆官微发布声明,创始人魏银仓出逃,孙国华在内等六人已被刑拘,涉及侵占公司利益总计超14亿元。一石千层浪,亦激起舆论对企业过往合规性的审视。
遥想2020年,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曾公开表示:“因为有了银隆这个平台,打通了汽车模具、驱动电机和汽车空调三大领域。虽然我自己举债了,借的债仍在还,但分红了我就能还债,可格力得到了真实惠。”
当然,目前格力钛发展重心转向锂电池材料、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储能等领域,更多元的业务培育有助企业提升抗风险力、培育更多新增空间。
只是,看看外部赛道日益内卷、格局固化,自身身价缩水、业绩大亏、销量不振、还有对赌增资协议的索赔隐忧。左支右绌中,心心念念的造车副业还有戏吗?有无激进豪赌、错付误判?这份“真实惠”圆了多少?败局变胜局,格力还要等多久?
3
被赶超背后、警惕竞品分食
不算苛问,相比副业“狂飙”,主业显得有些落寞。
总的来看,代表成长力的营收增速、引以为傲的空调业务、回馈投资者的分红力度,格力电器均不占优。主业经营不振的烦恼,或是市场上述惊慌的更深层次原因。
2022年,格力电器营收1889.88亿元,同比增长0.6%;归母净利245.07亿元,同比增长6.26%;美的集团营收3457亿元,增长0.7%;归母净利296亿元,增长3.4%;海尔智家营收2435.14亿元,增长7.2%;归母净利147.11亿元,增长12.5%。
2023年一季度,格力电器营收354.56亿元,同比增长0.56%;归母净利41.09亿元,同比增长2.65%;美的营收966亿元,增长6.3%;归母净利80亿元,增长12%;海尔智家营收650.66亿元,增长8%;归母净利39.71亿元,增长12.6%。
可见,格力电器的营收体量与美的、海尔智家不断拉动。尤其今年一季度,其营收约占美的的38.26%、海尔智家的54.50%。不足3%的净利增速,亦远逊色于后两者的两位数增速。是否有些成长掉队呢?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第四季,格力电器营收净利大幅下滑,前者418亿元,下滑16.56%,净利62亿,同比减16.40%。
其次,王牌空调业务仍被美的超越,且体量差距拉大。
2022年,格力电器空调业务收入1348.59亿元、同比增长2.39%,总营收占比71.36%。美的集团暖通空调业务收入1506.35亿元、同比增长6.17%,总营收占比43.8%。
要知道,空调业务可是格力电器的“骄傲”所在,也是当之无愧的业绩顶梁柱。如何找回王者荣耀、消逝竞品咄咄逼人的分食效应,俨然是一道急迫考题。
再看分红。众所周知,格力电器素以“高分红”著称、对股东的慷慨回馈,是稳定市场信心的压舱石,也是格力电器被誉白马股的价值根基。
2022年,其分红力度有所减弱:权益分配预案显示,拟10派10元,参考公司中期+年度利润分配方案,2022年格力电器“中期+年度”合计分红10派20元(含税)。整体现金分红率45.5%,远低于2021年的72%。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在投资人眼中,格力电器当前是一家成熟期企业,投资人对成熟期企业的期待就是较为理想的分红。
摩根大通证券近期研报也直言,格力电器派息率令人失望;瑞银证券研报亦认为,格力电器业绩及分红率均低于预期。
不算太苛求。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期美的集团分红力度有所增强:每10股派25元(含税),首次超过格力电器。
由此,格力股票一下“不香了”。互动易平台上,不乏一些不满吐槽:“这是对格力管理层诚实守信形象的巨大损害”、“分红政策说变就变,请解释为何调整分红政策”、“公司未来发展需要多少资金?”......
企业与投资者,如同鱼水,上述不满自然不是加分项。
4
集中依赖背后
多元化不利、负债率上升
想给市场更多信心,归根到底还要业绩说话,打破营收增长的“天花板”。
梳理业务,明眼人都看得出,格力对空调的依赖程度最重。2022年,即使该业务同比增长2.39%,占比依旧超过七成。
拉长维度,2018年至2022年空调业务占营收比为78.58%、69.99%、68.71%、70.11%、71.36%。
如何摆脱集中依赖,格力不是没努力:掐指算来,其提出“多元化”已有10年时间,2013年,就开始主推小家电产品,2015年又发布了第一款手机,叠加上述的造车大手笔。近年来已涉足新能源车、芯片、智能装备、再生资源、预制菜、医疗健康等赛道,可谓动作频频。
遗憾的是,并没砸出多少水花,成果不尽人意:2022年生活电器营收45.67亿元,同比-6.43%,占总营收比仅2.6%。
工业制品、智能装备、绿色能源分别营收75.99亿元、4.32亿元、47.01亿元,分别同比+137.88%、-49.63%、+61.69%,占总营收比1.7%、0.46%、1.55%。
无论增加还是降低,整体多元化业务占比较低、体量较弱,难抗第二增长曲线大旗。
另一厢,美的、海尔同样没闲着。“多生孩子好打仗”,且大杀四方。以美的为例,仅空就有美的、COLMO、东芝、WAHIN(华凌)等多个品牌;海尔智家也形成了海尔、卡萨帝、Leader、GEA、AQUA、斐雪派克、Candy的品牌集群。
当然,格力电器也还有TOSOT、晶弘两品牌,可重头戏还是在格力身上。
如何从空调一枝独秀,变成多点开花?夯实主业优势、打开多元成长瓶颈,对格力已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研发创新,应是破题的第一驱动力。
2022年,格力电器研发投入同比降低了1.52%。研发人员减少了8.82%,从14233人减到12977人。且30岁以下的研发人员较2021年减少了17.3%。
靠啥驱动核心成长?靠啥赢在当下及未来呢?
总员工人数也连续4年下降: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9万名、8.4万名、8.2万名和7.2万名。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2023年一季度,格力电器负债总额为2777.62亿,资产负债率72.22%;相比2022年同期的2327.01亿、69.74%提升明显。
显然,想将多元化之路走稳走好走出效率,格力还需夯实基本面,消逝负债高企、研投减少烦恼,留出更多腾挪空间。
5
从“好空调”到“好电器”
多元蜕变进行时
烦恼真真不算少,需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那么单从此看,上述分红减少、董明珠质押也非完全坏事。毕竟,出击反击之外,要先懂得回拳蓄力。
不得不说,2022又是不平凡的一年。
《2022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家电行业出口和内销规模均出现下滑,其中家电行业出口规模为5681.6亿元,同比下降10.9%,国内销售规模7307.2亿元,同比下降9.5%。
平心而论,格力电器能做到营利双增已然不易,发展韧性张力值得肯定。
好在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进入2023年,消费市场的持续复苏,意味着中国经济仍是一片大海、巨大潜能等待释放。
聚焦家电赛道,面对分化加速、内卷加剧,格力电器能否抓住回暖良机,夯实自身的一线价值、一线地位,需要好好谋划、高效实操。
刚刚结束的2023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格力电器推出了更多适应细分场景需求的空调,以及更加多元化的电器产品和工业产品。
董明珠也在多个公开场合,力推格力的热泵洗护一体机等电器产品。“好电器,格力造”的新广告语,更展示了企业开拓更多增量的信心野心。
也是有底气的:事实上,格力电器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仍高过美的集团、海尔智家。“赚钱能力”居首,意味着格力市场话语权、核心竞争力仍较牢固。
以空调业务为例,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毛利率分别为22.84%、32.44%、28.61%,格力电器最高,且较2021年增加1.21个百分点。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格力电器作为国内空调制造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后续空调行业需求的复苏。此外,公司积极进行工业化转型,向新能源、智能装备等领域多元化布局,账面现金充沛,有望支撑公司长期发展。
2022年,格力电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86.68亿元,较2021年18.94亿元,大增1413.35%;2023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50.65亿元,同比大增343.84%。
充裕的现金流,意味着格力的多元业务培育、主业精进还有更多发力空间。
谈及2023年的经营计划,格力电器在年报中称,将以工业制品、智能装备、生活电器、新能源为多元化发展的重点方向。热泵热水器、高端装备等格力、晶弘、TOSOT三大品牌的众多产品逐步形成规模,并与“一带一路”国家为主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良好的合作。
无需赘言,格力电器不缺反转抓手、精进意识、力变深变决心,试图展示更多成长可能。
只是,能否真正拥抱变化、提升破局效率,仍需脱胎换骨、消除积弊烦恼。以渠道为例,格力庞大经销商体系多以做空调的销售和服务为主,如何让零售渠道从卖空调到卖生活电器?是渠道变革的不小考验。
更重要的,还有综合品牌心智。当下在全屋方案上,格力与美的、海尔的差距不算小,如何提升产品综合生态的赋能力、整合力,显然需更扎实的产品矩阵、更深入的市场功夫。
雄关漫道真如铁!能否重振王者荣耀、一线地位、消逝烦恼,格力电器、董明珠不乏看点不缺挑战。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文标题 : “冻结”闹乌龙透视 格力电器还有哪些“烦恼”?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下载】TE暖通空调系统高效可靠的组件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