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全屋智能,站在黎明前

2022-09-29 11:32
数智前线
关注

智能家居赛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做连接和控制的工作,但这几年兴起的全屋智能已经让智能的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在这个数千亿市场的背后,也衍生了多个流派,他们基于各自的传统优势,在争夺更大的蛋糕。

文|周路平

编|牛慧

01

单品智能到全屋智能

傍晚,你下班回到家,窗帘自动拉合,空调自动调到最舒适的温度,头顶传感器会根据你的位置信息,把空调出风口避开正对你的方向;你走进厨房,打开冰箱,屏幕上有菜谱和视频教学;你走到客厅唤醒电视,灯光自动调整到合适的亮度,当你走近卧室准备睡觉,客厅的设备自动关闭……

人们在10多年前就畅想过这样的全屋智能的生活,一些家电企业也专门辟出空间,为参观者打造了这样的“梦空间”。但早期的全屋智能更多是简单的控制,比如用ZigBee等无线技术控制窗帘的开合。最近这些年,用手机操控客厅的灯光,用智能音箱开空调等。但这些都还处于单品智能的阶段。

最近两年,单品智能正在走向全屋智能。

这一迹象越来越明显。受大环境影响,家电行业的整体规模其实正在下降。2022年上半年,家电行业国内销售规模为3609亿元,同比下降11.2%。但全屋智能的热度却在持续上升,线下体验店遍地开花。IDC预测,2022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人民币,2%的智能家居设备将服务于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全屋智能兴起的背后,家电行业很早就在往套系化发展。以前一个家电一个家电买,现在是全套选购。套系化的优势在于,保证外观一致,能比较好的互联互通,对于企业而言也能显著提升客单价。

海信智慧生活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希枫告诉数智前线,每年买套系化家电的用户数,在两位数增长。消费者在经历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奥维云网的调研结果也显示,近两年有过新装修或者购买过家电的人群中,选择套系家电的人群比例达到12%。

所以,无论是美的格力海尔海信,还是方太这类厨电品牌,都在积极推出套系化产品。

智能家居从单点智能走向全屋智能的背后,技术和产业链也正在走向成熟。尤其是5G、物联网、AI技术逐渐成熟,智能家居不再局限于互联互通的层面,走向了以人为中心的主动智能阶段。

海信智慧生活公司助理副总裁吴超表示,语音识别率、传感技术等在明显提升,后端链接的服务更多。而传感器、WiFi模组到IoT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单品成本正在降低。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末,国内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也就是说“物”首次超过“人”。

各类传感设备的普及和成熟也非常关键,毫米波雷达、红外人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在家庭场景下的部署,可以捕捉到人体移动的一些微小动作,从而让家庭智能不局限于控制和连接,还能做一些更精准的预判和体验。传感器捕捉到的数据能让智能家居的体验更加无感和个性化。

根据ABI Research的报告,到2027年,嵌入智能家居设备、机器人和家电的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将从2021年的18亿个增加到46亿个。

“单品智能已经不叫智能了,未来一定会走到全屋智能的阶段。”奥维云网副总裁李爽对数智前线说。

02

线下服务还是短板

尽管全屋智能的未来被看好,但一个现实是,当前消费者对全屋智能这一新事物的接受度并不算太高。厦门一位做全屋智能的代理商告诉数智前线,10个意向客户里,最终能成交1单就不错了。

西部一位云米全屋智能体验店经销商也透露,客户反馈比较多的问题集中在反应速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他做了云米品牌两年多时间,平均一个月卖不了一套,“好的时候能打平,大部分时候都要亏本。”

“大家对这个东西比较新奇,但用过以后,有些体验跟不上,舍弃的比例也很高。”上述经销商说。现在这个智能生活大部分就是对它充满好奇,不是刚性需求。全屋智能在现阶段的用户主要来自城市里的高净值人群和热衷尝鲜的年轻人。

当然,这也与他代理的品牌有一定关系。云米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上饱受诟病,而且售后跟不上,影响了最终的体验。他的一位客户购买了云米的全屋智能方案,包含了油烟机、灶、燃气、热水器、冰箱、扫地机器人等设备,但“只用了两年时间,除了冰箱没坏,剩下的全部都坏了”。而作为经销商,他们的态度基本是能拖就拖。

事实上,为了能让用户更直观的感受和更真实的体验,全屋智能品牌正在加大对线下门店的布局。2022年初,海尔三翼鸟宣布要在上一年1563家门店的基础上,再建600余家全屋智能体验店;3月,余承东重申华为将在今年开500家全屋智能体验门店;5月,欧瑞博抛出了繁星计划,三年内打造1万家体验店;7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小度宣布将增设100家线下全屋智能体验店。海信也提到将陆续落地30+品质之家城市体验店和100+智慧生活馆。

但与过去简单的卖产品不同,全屋智能更像是卖全套的解决方案。它的客单价高,少则数万元,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海尔透露,三翼鸟最高的一个订单达到380万元。

这也意味着用户的决策周期很长,需要更长期的跟踪和更细致的服务。而这也是让不少全屋智能品牌头疼的地方。

“现在最大的压力还是服务商能力的问题。”海尔智家副总裁、全屋智慧总经理邓邱伟对数智前线坦言,海尔三翼鸟目前已经有1700多家门店,这也将是海尔渠道转型的重点。

全屋智能的门店很多是以前的家电门店或者是手机门店改造而来,而不管是卖手机还是卖家电,本质上是卖货,卖出去之后基本交易就结束了,决策链条很短,事后顶多还有一些售后服务。对于卖了十几年单品的代理商而言,转型做全屋智能对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

决策周期长,考验的是交付能力、营销能力和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要上门测量,再设计,之后交付调试等一系列流程。“不会卖,不太会施工、安装和服务。”邓邱伟说,这是当前经销商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让经销商更好地卖好全屋智能,海尔也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并通过数字化的能力服务于经销商。

03

互联互通背后的博弈

智能家居赛道里通常分了几个流派:海尔、美的、海信等家电企业是一类,百度、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是一类,华为、小米等偏手机硬件的是一类,欧瑞博、涂鸦智能等创新企业是一类。

华为和BAT有底层技术或者有流量有内容,也有更大野心,但他们的终端产品非常有限,更依赖于家电、照明等企业。所以在过去这些年,外界也看到,BAT和华为都在努力打造各自的智能家居生态。

“每个厂家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因为它的终端设备要要连到大的云平台里去,第一个问题就是数据在哪,数据归谁。”一位家电企业的内部人士对数智前线说。其次是大家都在往套系化和全品类发展,但实际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到其它品牌,要解决互相连接的问题。

相比于互联互通,数据的归属在各方合作中会更加敏感,因为所有智能的体验,除了最基础的互联互通,更高阶的体验都需要用户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目前,智能家居领域各厂商之间的互联互通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业界比较普遍的云云对接,还有一种是直接把设备放到对方的云上,体验更好,但需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介入。

过去大部分厂商之间的合作,都是基于云云对接,它不涉及数据的归属问题。但缺点是更多局限于基础的连接和控制,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智能操作。

“简单的连接和控制,只是基础,不是今天全屋智能能够重点打动用户的点。”邓邱伟说。

华为在鸿蒙系统发布之后,开始往更底层的系统层面进行互通互联。

美的是家电企业里表现得最开放的一家,与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平台型企业都有合作,包括华为、百度、阿里、OPPO以及之前的小米。

根据美的披露的数据,2021年,美的鸿蒙智能家电的出货量已经超过200万台,目前已有烟机、灶具等25个品类、超230款产品正搭载HarmonyOS。美的鸿蒙智联产品已经上架华为商城,在线下渠道,美的全套系鸿蒙智联产品也已经入驻全国多家华为全屋智能体验店。美的也是开源鸿蒙OpenHarmony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基于开源鸿蒙开发了自己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不过,鸿蒙对合作方的要求会比较多,更显强势,也使得有些厂商有所顾虑。他们会考虑投入和产出是否划算。

“协议的打通不是技术层面的事,核心的是商业层面。”一位家电企业人士评价。

早在2015年,小米和美的合作推出了一款空调,接入了小米智能生态,而且也放在了小米有品商城售卖。但随着2019年,小米开始自己做空调后,小米与美的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微妙。毕竟小米也有大量家电品类,大品牌在与小米合作时,抱有非常强的提防心态。

“当小米要做自己的空调的时候,马上就翻脸了。因为家电企业也怕你,当你不做这块的时候,我们可以合作一下,学习一下,但他会随时提防你,他们永远是抹不掉这一层面的,他们还是一个商业思维。”一位小米内部人士向数智前线抱怨,“不会有大品牌愿意把自己的全部东西交给你。”

不过,像方太这类垂直品类的厨电企业,反而更愿意与平台型公司合作,将自身产品接入其中。

“在全屋智能浪潮的情况下,方太的策略是积极合作,让我的产品很好地跟这些头部平台互联互通。”方太智能研究院院长俞贵涛对数智前线说,方太专注于厨房智能化。而厨房场景由于面对的环境更为恶劣,智能化程度相对也没有那么高。

相比于华为小米的生态,BAT在智能家居遇到的问题还有些不一样。

“BAT走的模式看起来挺开放,其实也很封闭。”一位与BAT有过合作的家电企业人士说,他们希望把控入口,但实际上他们还是一个简单的连接控制。业界观察,百度今年也开始进行智能场景挖掘。

这类企业一度希望通过智能音箱作为入口,来打通各个家电、照明等品牌的设备,形成互联互通的体验。

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资源:一方面,以很低的价格推广智能音箱,前期的出货量都相当可观;另一方面,以自身平台的流量来吸引家电等相关企业来构建生态。

据数智前线获悉,此前各品牌加入天猫或者京东的智能家居平台,平台会给予相应的流量扶持,“变相地在砸钱做这个事”。

“无论是天猫,还是京东,他们在智能化方向也投入很多资源,但目前的效果有限,也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期。”上述家电企业人士说。BAT与家电企业的合作更多是卖货思维。家电企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家电往往都会有一定的销量指标,可以保证一定的出货量。

04

入口或许没那么重要

入口一度是智能家居领域被频繁提及的词汇。

带语音功能或者带屏幕的智能音箱曾被各厂商疯狂追逐。2017年被认为是智能音箱的元年,包括小米、百度、阿里等一众厂商入局,出货量相当庞大,希望以此抢占智能家居的入口。

但这两年,智能音箱正在全面退潮。智能音箱作为一个单独的品类,2022年上半年市场销量同比下滑了27.1%。而背后的语音交互能力被植入越来越多的设备中,而不用单独存在。

2020年底,云知声在其招股书中曾有过一段这样的描述:“在智能音箱领域,百度小米通过价格战、补贴等形式占领市场份额,导致公司所面向的规模较小的下游客户被迫大幅降价或退出市场。中小规模音箱厂商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包括斐讯音箱在内的部分厂商破产离场,导致公司相应流失了高利润率的客户资源。”

电视作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家电,一度因为屏幕够大,位居家庭里的核心位置,也被寄予厚望,但电视作为入口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比如不会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而且电视除了通过语音控制外,其它操作并不简单,入口的地位也没有真正树立。

2022年前后,中控屏迎来了大爆发,几乎所有全屋智能的品牌都会提供中控屏产品。从形态上来看,中控屏承接了传统开关面板的职能和交互逻辑,同时支持触摸、语音等模态交互让家中成员都能上手使用。

中控屏被认为是中央控制系统,能将室内各个设备的控制功能统一在一块屏上,实现对智能灯光、影音系统、开关、插座、门锁和智能家电等设备的控制。

“随着家庭智能化产品越来越多,入口不会是单一的。”赵希枫说,“很难说某一个品类能战胜其他的所有品类。”在他看来,每个品类都可能会提供这个空间的入口,用户的需求在哪里,入口就在哪里。

类似的观点在智能家居领域普遍存在。“我们更多强调泛终端的概念,并不一定说是一个入口,不同的设备看用户怎么用了。”吴超说,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一个地方。

“争入口是个伪命题。”李爽直言,以前通过彩电争夺智能家居的入口,后来变成了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现在是中控屏,“就是不同发展阶段大家都在找更多的话语权”。

“由多传感器布局引导的主动式感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李爽说,“最后它会变成一个去入口化,没有入口型的产品,用户体验是无感的。”

在方太俞贵涛看来,智能也会经历三个阶段:从连接智能到感知智能,到更高阶的认知智能。随着设备越来越多,怎么利用好多维的数据来提供高效的决策,做到个性化会是下一步的重点。

这其实也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智能。它不仅考验厂商的如何更好的连接和控制,也意味着对数据的挖掘,对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底层系统能力的运用会在未来竞争中变得至关重要。

       原文标题 : 全屋智能,站在黎明前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家居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