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利用大数据打磨自身算法,给出更为优秀的新功能
时至今日,智能家居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早已不再新鲜,2013年后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传统家电巨头对这一领域的集体发力,很快让赛道变得火热万分,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新潮”产品也随着厂商的互相竞争而被人所知晓、接受,进而迈入千家万户。考虑到疫情激发出的各种全新居家需求以及5G等技术的进步,智能家居的发展前景可谓无量。
在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上,安防巨头海康威视(002415.SZ)虽然不是先驱者,但它蹭上这班列车的时间也不算太晚——早在2015年,它就成立了子公司萤石网络以探索智能家居市场,2016年将其分拆单独运营。到今天,萤石网络的产品布局已经从单一变得多元,而它背后的海康威视也有了更大的野心:乘着资本对硬科技概念的追捧,顺势将萤石网络推上市。
图片来自萤石网络官网
闯关科创板,萤石网络“成色”几何?
12月14日,海康威视在深交所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向上交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材料,计划于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实际上,海康威视早在今年8月就曾计划将萤石网络送入科创板,彼时它曾密集发布包括分拆上市预案在内的多份公告,还拟定了一份针对后者的投资计划,其急于求变之心可见一斑。
当然,萤石网络成长六年至今,倒也确实有能力挑战科创板的严苛审核。
上文已经提到,萤石网络诞生于2015年,由于来自母公司海康威视的“基因”,它最初选择了消费级安防摄像头起家,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扩张。得益于近些年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萤石网络在营收和净利润等方面均实现了不小增幅,其产品矩阵也初步成型。
2018-2020年,萤石网络的年营收数据分别为15.29亿元、23.64亿元和30.7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2.11亿元和3.26亿元。今年上半年,其营收与净利润数据分别为20.06亿元和2亿元。可以想见,若萤石网络保持这一势头,其创造财务新纪录只是时间问题。
从萤石网络的收入组成来看,智能家居硬件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心骨,而在这其中,又数智能家居摄影机最为吸金。2018年到今年上半年,该项收入分别为9.73亿元、14.76亿元、20.19亿元和14.03亿元,占智能家居收入比重从2018年的63.85%提升至今年的70.21%。
在摄像头领域的深耕给了萤石网络强大的创收能力,但它对其余领域的探索却不那么顺利。今年上半年,萤石网络智能入户、配件产品以及其他智能家居产品的占比数据分别为8.39%、6.69%和2.21%。相较2018年的数据来看,几项新业务均呈现轻微下滑趋势。
图片来自萤石网络官网
硬件业务之外,萤石网络早早发力的云平台服务、计算机软件产品等“软”业务同样变化不大。其中,云平台服务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11.35%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2.23%,但计算机软件产品这一项收入却从4.18%下降到了2020年的0.18%,今年上半年的创收甚至降到了0。对于这点,萤石网络的解释是:因公司生产模式转变,自2021年起将不再发生软件收入。
这似乎印证了一个事实——摄像头之外,萤石网络的软硬件产品仍然很难抓住消费者的心。而这不仅仅是它的困境,同样也是困扰其母公司海康威视多年的难题。
战线更长,生态更大,但故事仍然不好听
某种意义上,海康威视的发展历程与萤石网络非常相似——它们同样是踩着时代的红利登上高峰。2001年靠视频压缩板卡起家后,海康威视没过多久就转战安防摄像头领域,并从过去十年国内及全球安防市场的增长中汲取了巨量养分。2010年登陆A股时,海康威视的营收还只有36亿元,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涨至339亿元。
今年第三季度,海康威视的营收再创新高。数据显示,其在前三季度的营收达到556.29亿元,同比上升了32.38%;规模净利润达到109.66亿元,同比上升29.94%。另据今年8月调研机构Omdia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视频监控即基础设施市场份额中,海康威视排名第一,大华股份、德国安讯士(Axis)和华为均位列其后。
安防市场确实曾是海康威视赖以为生的掘金之地,但时至今日,这一市场早已过了风头,G端大体量订单减少和竞争对手的增多促使行业增速逐渐放缓。根据CPS中安网发布的《2020中国安防行业调查报告》来看,国内安防行业总产值为85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基本稳定在10%-15%之间;全球安防市场的情况更不如人意,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7.3%。
海康威视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早在2015年,它就发布了AI系列产品,还大张旗鼓地将智能化定位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除此之外,海康威视的产品矩阵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扩张,至今其硬件SKU已超过27000种,足以让任何竞争对手汗颜。
萤石网络同样是海康威视多元化布局的一环:它承载着后者从C端寻找增量的梦想。2019年,萤石网络在海康的推动下打出“1+4+N”大旗,意图打造以萤石云、智能安防、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机器等硬件以及若干子系统组成的IoT生态。
然而,这些战略至今仍然未能带动海康威视攀上新高峰,反而为它带来了不小负担。
翻阅历年财报不难得知,海康威视的销售费用已从2015年的21.79亿元涨至2020年的73.78亿元;研发投入也从2017年的31.94亿元增至2020年的63.79亿元。与此同时,海康威视的业绩增速也正逐渐下滑,它的营收同比增速曾在2014年一度达到60.37%,归母净利润增速则为52.13%,但在这之后,海康威视再也没能打破记录。从它2020年的年报来看,两项增速数据均在10%左右,与数年前相去甚远。
付出这么多代价之后,海康威视换来的只是一年比一年低的业绩增速,以及萤石网络几项创新业务的缓慢增长。若是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二级市场投资者对海康威视的信心只会更为动摇——今年持续一整年的股价震荡已经足够令人担忧了。将萤石网络送进科创板后,海康威视和它或许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一味地将战线拉长,生态做大,是否真的有所助益?
什么才是海康与萤石真正的优势?
毫无疑问,海康威视与萤石网络押注的智能家居行业正处于蓬勃生长之时。
从艾瑞咨询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11.4%,至1705亿元,预计到2022年,这一市场将突破2000亿元;在国外也是同理——全球智能家居市场的增长态势明显。IDG资本在一份研报中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将会达到1570亿美元。
与此同时,智能家居这一市场也正自我进化。从早些年间家电、窗帘、车库门等直接减少用户劳动量的智能设备,到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智能门锁等相互独立的智能家居单品,再到物联网普及后,与住宅环境相结合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当下,智能家居已然踏入3.0阶段,正朝着与人工智能结合、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等要素齐备的4.0时代迈进。
崇尚万物互联的智能家居3.0时代里,几乎每个企业都想复制亚马逊曾在Alexa和echo项目上获得的成功,每个产品经理都想让自家产品包揽用户的全部需求,进而构建封闭生态。基于此,占领智能家居“入口”便成了巨头们的首要任务,例如智能音箱——过去几年里,BAT、小米、京东等巨头的竞争已经让这片水域变成了同质化严重的红海。
虽然萤石网络CEO蒋海清曾公开表示“智能家居不应太强调于中心入口的概念”,但它仍然将自己拿手的智能摄像头当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中心入口,并基于此展开生态化扩张。最终的结果,就如同我们在其招股书中所看到的:它的产品布局的确广泛,但实际销量却难顶大梁。此外,它也没能在摄像头这一领域建立壁垒,360、小米、华为等对手依旧威胁着它的地位。
海康威视这边何尝不是如此?今年三季度财报发布后,它曾重点强调自家旗下庞大的产品矩阵,但在这些业务中,又有多少跑到了行业前列,乃至形成高不可攀的壁垒?与此同时,旷视、依图、云从、商汤等创企,以及华为、阿里等大厂均开始进军安防级摄像头市场,面对把持芯片优势的华为、AI算力强大的AI四小龙们,海康威视除了深耕多年创下的渠道优势外,又有多少杀手锏保证自己的地位不被撼动?
实际上,海康威视和萤石网络真正优势在于摄像头等优势产品所带来的海量视频数据——基于此,它们可以打造更为定制化、精细化的产品服务。例如在智能家居场景中,萤石网络可以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在制造业等安防场景中,海康威视也能够利用大数据打磨自身算法,进而给出更为优秀的新功能。
海康威视和萤石网络的发展历程毫无疑问是幸运的,毕竟,哪怕在全球范围内,抓到行业红利并乘势崛起至行业前几名的企业也是十不存一。但放眼未来,包括安防,智能家居在内的诸多行业将如何发展依然不可知,面对这样的局势,它们更应精耕细作而非高举高打全面推进。只有将自家的田地耕深、耕透,才能为日后稳扎稳打地扩张生态奠定基础。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下载】TE暖通空调系统高效可靠的组件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中国国际胶粘剂及密封剂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