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回购狂魔美的凭什么希望股价“高高在上”?

2021-05-12 09:04
经观财经眼
关注

个位数的营收增长,2%的股息率,出口红利、房地产红利消退,原材料“大通胀”毛利承压,外加多年来悬而未决的数百亿商誉隐忧,以及没有边界的多元化正在成为“减分项”……美的凭什么希望股价“高高在上”?

“家电三巨头”中市值最高的美的,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这位回购狂魔的股价,已经从2月10日的最高位108元下跌30%,市值缩水2200多亿。但仍然比格力的市值高出近2000亿。

事实证明,美的2月末启动并火速完成的86亿的巨额回购,并没有用——美的的这一轮回购,已经浮亏7亿。美的当时给出的回购股价上限140元,更是显得极其浮夸。

不愧是回购狂魔,第一轮回购刚刚完成一个月,5月10日,美的又推出了新的回购计划:将用不超过50亿元、不低于25亿元的资金进行股份回购;回购价格不超过100元/股。

为了把股价维持在高位,美的也是拼了。

这次回购方案,美的所回购股份将注销,以减少公司的注册资本。与第一次回购的股份用于员工激励相比,倒是确实可以增厚每股权益。

01

美的的根本问题,是管理层不愿意正视市值高估的问题。

在家电三巨头中,美的的业绩是全面领先的,但是从营收来看,家电行业已经进入增长低谷的局面,美的并不是幸运的局外人。

美的凭什么高高在上?

2020年,疫情激发了出口需求的井喷,美的抓住了海外市场扩张的红利,海外营收占比提升了近1%。但随着疫情经济的结束,海外需求的疲软是大概率的。

国内更是零和博弈,去年“掉链子”的格力可能会迎头赶上。今年1季度,美的集团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2.22%和34.45%,明显落后于格力的62.73%和120.98%——美的的主营业务营收,一半是空调业务贡献的,格力回归强势对美的不是好消息。而且,美的当下股息率只有2%,而格力已经接近7%。

中长期来看,家电行业最大的利空是房地产红利(人口增长+城市化推动)的终结。2012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为11亿平方米,到2020年达到17亿平方米,这种高增长的局面,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入“抢人”的下半场,以后还会有吗?

而今年以来的原材料“大通胀”,对于毛利率不占优的美的,更是近在眼前的利空——今年一季度,家电行业的主要原材料ABS、LME铜、LME铝的现货价同比涨幅高达20%到50%。

虽然家电企业都在涨价,但想把原材料涨价的压力统统让消费者买单,恐怕还是有难度的。

在家电行业,美的是以多元化著称的——美的大手笔的回购,如此重视市值管理,大概就是希望市场可以用多元化的业务给美的估值。

但过于激进的多元化,恰恰可能是美的的减分项。

在主营的家电业务之外,美的不仅布局了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甚至还把业务跑进了大健康板块——2021年2月2日,美的集团耗资23亿,协议收购万东医疗29.09%股权,成为了后者的控股股东。

家电企业布局医疗不是新闻,之前海尔、格力、海信均已涉足医疗领域。但这不代表美的就会成功。

事实上,美的迄今为止的多元化,说好听的是比较稳健,说大白话,就是没有什么亮点。无论是智能家居布局、海外市场拓展、工业互联网布局、品牌高端化……都没有什么重大的进展、突破或实质性的业绩发力。

美的的多元化,凡有一个领域实现破局,估值都可以看高一线,而现实却是,美的不断跨界、画饼,商誉高企的靴子却迟迟不能落地。2020年年末,美的的商誉仍然近300亿,与去年的归母净利润相当,这其中的大头,就是当年高溢价收购库卡造成的。

02

美的一掷千金,用全体股东的钱大手笔回购,最了解美的的“中坚”股东却在减持,这不是怪事吗?

作为核心资产、基金抱团股,脚底抹油的基金不在少数。仅今年1季度,美的集团就从373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行列中“隐身”。

2020年,美的的股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大股东何享健、董事长方洪波都在对美的的股价“用脚投票”——去年9月以来,美的董事长、总裁方洪波减持美的2000万股,套现13.62亿,控股股东美的控股及一致行动人何享健减持美的集团约70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套现约56亿元。

此外,去年高瓴资本为了投资格力电器,也减持了美的集团42亿元的股票。

股价高了,重要股东减持,本来可以平抑市场情绪,但美的偏偏要在更高的价位回购,给市场打鸡血、留希望——相比真实的回购价格,今年美的第一轮回购喊出的140元的回购上限价格,可以说非常浮夸了。

而美的的新一轮回购,推出的时点非常敏感——在依然高高在上的股价面前,美的大手笔股权激励累积的解禁抛售压力,已经近在眼前。

美的凭什么高高在上?

面对飞刀落下的压力,去年减持的大股东却准备“跟牌”增持——美的的控股股东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在未来12个月内,拟以不低于8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大股东去年大笔减持,今年又准备增持,除了体现维稳的诚意,这是不是也说明,大股东已经预见到了限售股解禁带来的股价下跌压力,高抛之后准备低吸了呢?

*声明: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家居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