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极米投影画质三大技术:底层入手 同行追不上
如果回看2017年的IDC市场跟踪报告,在投影行业之中日系依然是老大哥,爱普生(Epson)凭借扎实的技术基础和优秀的品质坐稳了商业投影领域老大哥十余载。但时间往后推移一年,2018年同样是IDC的市场跟踪报告中,原本在第三名的极米科技一跃而上,成为第一名 —— 直至你们看到本文的此时此刻,依旧如此。
为什么是极米?笔者分析大致有2点:一方面,重视技术创新,这是厚积薄发的根本所在,也是极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脱颖而出的根基;另一方面,传统电视行业已经迎来瓶颈期,投影逐渐从窄应用场景拓宽到与家庭黑白电同等地位的存在,投影作为未来电视的方向之一,是机遇。
瓶颈和机遇
电视行业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启中国市场,到80年代逐渐普及,再到如今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电视已经深入了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现流行的LCD电视屏幕越来越大,成本也随着屏幕面积的增大成线性爆发(参考一下75英寸前后,哪怕其他配置都一样,但价格会出现天壤之别),与此同时追求更大屏幕的厂商也开始遇到瓶颈 —— 打造100英寸以上的电视,除了背板成本极度高昂不利于普及之外,运输和安装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投影技术的机会随之来临,LCD电视在大屏幕遇到的两大难题都迎刃而解。
“商用到家用”的颠覆和创新
“机遇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虽然投影行业已经拥有较长的商用历史,但转型家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 俗话说船大难掉头,爱普生、明基、索尼在投影机上虽然有丰富的造诣和技术底蕴,但时至今日大多产品依旧延续着“商用投影机”的思路在做产品,并不利于扑向更广袤的家电市场。也因此,给了极米爆发的机会。
那么,极米在这一次“机会”之中所做的准备,有哪些?他们主要解决的其实有两方面:一是对投影产品形态的颠覆再造,二是家庭用户对于投影观感的基本需求 —— 画质。怎么解决?不妨一起看看:
再造投影开创一个新品类
众所周知,传统投影发展百年一直没能在大众消费市场普及,一方面因为噪音大、寿命短等产品短板;另外一方面,用传统投影构建一个家庭影院技术和价格门槛都太高,不适用于普通家庭。而电视同样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电器,尽管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但其五六十英寸大小,一直让喜欢看大屏的用户们无法得到满足。
极米的产品结合了投影机和电视的优势,又打破了二者之间的明确界限。相较于电视,有着先天的大屏优势,在解码系统和优化技术上又与智能电视一脉相承,画质表现一直向电视靠齐。相较于传统投影,极米采用了LED冷光源,不仅发热量低、噪音小,而且使用寿命更长。针对家庭影音娱乐使用场景,极米产品在外观和使用体验上都做了差异性优化,一改传统投影刻板的外观设计,体型更加小巧,易于安装摆放,产品设计也更能融入不同家居环境。另外,极米也无需单独外接发声单元,机器本身内置了哈曼卡顿高品质音响,提供了非常便捷的一体化影音享受。
散热系统解决的不仅仅是散热自身
家用投影不像传统投影,它不仅需要考虑功能性,而且要考虑其外观设计以及机身体积,在机身体积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大功率LED光源的散热就是一道难题。散热解决不好,不仅仅会影响投影内置芯片的峰值频率(跟流畅度强关联),甚至会影响到光源,尤其是LED光源的强度(跟亮度、对比度强相关)以及内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在亮度方面,投影的优化方案只有两种,简称“开源节流”。所谓“节流”就是优化光路的设计,尽可能提高光线利用率,在光机内尽可能不造成浪费。极米的应对方式是采用四光路设计方案,在2018年推出的极米H2已经将LED投影机亮度提升到1350ANSI流明,领先所有同期同类品。而所谓“开源”指的就是采用更高功率的光源,但高功率意味着高热量,高热量意味着LED光源的强度会降低。
这一点,投影机和显卡似乎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Nvidia为什么推出Max-Q技术?就是找到散热和性能之间的平衡点。
极米自然是需要解决散热问题,让光机发挥出其真正的“威力”。2019年极米在旗下的LED投影机H3中采用了自主创新的“沙蜥”散热系统,针对光机、芯片、系统不同模块的热量特性进行了三层散热架构,实现了分区智能控温。
可能你会好奇,三层散热架构与传统一个风扇呼啦吹有什么区别吗?从结果而言是有本质上的区别,H3能史无前例地将LED投影机做到了1900ANSI流明,大多数的功劳都属于“沙蜥”。
“沙蜥”散热系统的散热分为3个层级:
第一级是器件级,通过定点精准散热,针对热量容易聚集的点进行热导出,提高散热效率;第二级是光机级,它是由柱式被动散热和均热板分离散热,将均衡整个光机的热能,避免了光机异常热点的不稳定性,提高光机的使用寿命;第三级是系统级,它通过分离散热设计,均衡系统内部热能,避免系统内部热区域的聚集,提高了整机的散热效率的同时,风扇噪音还能得到进一步下降。
解决散热问题,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画质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目标人群的扩大:对画质要求更高
之所以还有不少消费者不愿意选择投影机作为家庭电视使用,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对投影效果的不信赖,他们还认为投屏出来的画面“灰灰的” “色彩太淡” “看不清楚”等等。
在商用领域,关掉会议室灯光,更清晰地看投屏,可以理解;在家电领域,如果必须关灯才能看清电视内容,不可能被理解。同理,既然进入了家电领域,那么首先画质不能比同价位的电视机显示效果差。
针对这一痛点,除了通过提高ANSI流明之外,极米基于投影技术的成像特点,历时五年画质技术的积累和迭代,形成一套极米特有的X-VUE画质引擎,从清晰度、色彩、降噪多方位提升影像效果。
清晰度方面,X-VUE画质引擎提供“ 晰锐增强系统”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对于喜欢看体育赛事的朋友而言非常友好 —— 例如当物体(例如各种球)在画面中高速运动时,由于画面帧数有限,导致运动过程中很多状态缺失无法展现,虽然投影在输出画面时会处理成60帧,但更多的画面只是重复帧,人们在观看运动视频时,由于同一画面信息对人视觉系统持续作用时间过长,人眼就会感觉到物体运动不流畅,出现拖尾。
“晰锐增强系统”的原理与高端电视、高端手机市场中的MEMC一致,都属于运动补偿算法。晰锐增强系统可以计算两帧间的画面变化,自动生成中间帧,通过这种插帧方式填补运动状态的画面空缺,从而解决高动态画面的抖动和拖尾,大幅增加运动画面的流畅度和清晰度,细节展示更加清晰。
当然,X-VUE画质引擎中不仅有“晰锐增强系统”,还有色彩增强功能。
投影主要元器件光机受光源离散性等因素影响会出现不同批次的光机在色彩表现上存在细微差异,比如光机本身色彩偏黄、偏绿、偏紫等。而真彩还原首先解决的就是色彩统一性的问题 —— 极米通过X-VUE画质引擎的自动白平衡算法,可以将不同批次的光机色彩表现校正到统一的色温标准范围内。
不仅如此,极米还利用了时下流行的“图像识别”进行针对性调校, 对画面中不同对象的色彩进行独立的优化和提升,例如识别画面中的水果种类,让它更接近真实色彩;再如识别人物的皮肤,保留不同肤色细节的同时还能让肤色更加自然……按照互联网行业的说法,应该叫“AI识别”。
当然,X-VUE画质引擎的能力远不止此,对比度增强、降噪算法、边缘锯齿消除等等,就不一一展开讲了。
核心上游产业的自研能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极米是生产终端的厂商,那么自然也是离不开上游供应链的支持。但有趣的是,极米走了一条类似华为的艰难之路 —— 自研核心元器件。
光机对于投影机的意义甚至比SoC(System On Chip,即移动处理平台)之于手机更加重要。光机作为投影的核心部件,会直接影响到投影亮度、画面效果等关键参数,对于基础元器件的把控其实也就是将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从底层进行优化,不必受制于人。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极米从2014年成立之初便建立了光学实验室,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资源,终于在2019年实现自研光机的量产。估计2020年开始,极米的自研光机会更大规模应用在自家产品上。
未来可期
强大的技术储备让极米拥有引领投影行业的资本,尤其是当投影领域当中的“资深玩家”依旧沉浸在商用领域的情况下,极米向家用领域发起挑战至今已经遇到无数难题,也一步一步解决了它们,最终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销量上连续拔得头筹。
随着科技的发展,投影也会融入更多新科技,应用的场景远不止简单的家庭看电视电影或者公司会议展示这么简单。相信在未来,投影甚至可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别不信,30年前没有人敢想象今天人人把手机当贴身用品。30年后的人机交互很可能不再是触摸一块屏幕,而是随意触碰现在“只可远观”的全息投影。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下载】TE暖通空调系统高效可靠的组件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