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还是智能闹钟?谁能争得智能家居时代的第一张“船票”?
未来已来,这句话成为了很多人现在的口头禅。
随着技术发展,物联网甚至智联网社会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有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23.4%。
根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未来5年复合增速为 22%。
而物联网的发展又离不开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物联网最成功的例子就是亚马逊的智能音箱 Echo。在诸多物联网设备中,Echo使用的语音交互形式迅速打开了市场,通过音箱内部的智能语音助手Alexa,用户可以实现新闻播放、控制家电、叫车、订外卖等服务。
无论中国还是海外,智能音箱成为了新的浪潮。可以说,智能音箱是打开物联网市场的第一扇门。
但是在这扇门背后,还有许多创新机会等待着“颠覆智能音箱”。
智能闹钟
8月1日,北京郎园,阿拉的发布了旗下第一款产品——小闹闹智能闹钟。
相对于现在大火的智能音箱来说,现在做一款智能闹钟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很奇怪:做智能设备还有机会吗?
阿拉的执行总经理黄海彦阐述了做智能闹钟背后的逻辑。
首先是竞争问题。历史上IT类的电子产品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进入激烈竞争阶段,比如手机从大哥大时代到现在的形态,竞争才真正进入红海。
而以智能音箱为主的设备从一开始就有大批公司、大量资金进入,局面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在这个时间点做出一款智能音箱,机会非常渺茫。
第二个逻辑在于消费认知。闹钟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个“被遗忘的老物件”,而这也是抢占用户认知的真空地带。
“智能IOT的产品,无外乎就是有这么多的品类,哪一个品牌抢占了哪一个品类的头部,其实智能IT发展就是这样,因为每个品类就代表一种场景。”
阿拉的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司,成立之初就获得了三诺声智联、喜马拉雅和搜狗三家公司的投资。在公司发展初期,三位投资方分别能给予硬件、内容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智能设备入口论
事实上,不仅是阿拉的,许多智能设备都在争抢智能家居的“入口”这一位置。
在智能家居早期,路由器曾被看作是最有希望担任入口的产品。因此在几年之前,巨头与创业公司纷纷入局,包括小米、360、百度、极路由等公司在内,全部参与到这场大潮中。
然而,把路由器当做物联网的中心这种说法最终没有成立。
极路由公开反思,将路由器作为入口的想法行不通。联合创始人丁衣曾表示,极路由的错误在于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产品,考虑的不是怎样服务好用户、建设智能家居环境,而是怎样争夺“入口”,脱离了硬件产品的本质。
在小米成立最初几年,雷军曾不断在公开场合提到,小米三大核心业务为手机、电视和路由器。但是2016年年初,路由器从小米三大主业务板块中消失,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路由器入口论的失败。
接着,这个重担压在了智能音箱的肩上。最有力的产品是亚马逊在2014年推出的智能音箱Echo,这款智能音箱产品在发售之后销量口碑稳步上升,成为了亚马逊旗下的主打产品。
人们在家可以用它听音乐,设定闹钟、和其他智能家用电器联动,甚至打车、购物等技能也可以实现。在家里,智能音箱的作用替代了手机,解放用户的双手。
很明显,让音箱变成一个中心,背后去控制各种设备,这是入口级别的产品,谁夺得了这个市场谁就能拿到人工智能时代的第一张船票,而中国还没有出货量级较大的企业,绝佳的机会已经产生。
于是“百箱大战”正式打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入局智能音箱的企业已有近百家。
而巨头的进入,愈发激烈的价格战,也让智能音箱厂商竞争快速进入红海。另一方面,市场不够成熟,用户认知不足也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智能音箱之外
在黄海彦看来,智能设备其实是智能手机的延伸,之所以许多智能设备会发布,是因为未来趋势在于将手机App硬件化。
黄海彦告诉品途商业评论,手机是一个全场景设备,所以手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办法精确用户行为的画像。如果手机里面某一个APP硬件化,那么这款硬件就真正落到一个场景里,这是未来IoT的发展逻辑。
所以智能音箱一味强调人工智能,对于厂商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好事。黄海彦向品途商业评论举例,在智能音箱的千元级别市场,喜马拉雅出品的小雅智能音箱销量最好,并且用户在线时长是竞争对手的几倍。这其中的逻辑是,用户购买的实际上是喜马拉雅的内容,其产品定位与用户画像非常明确。
(左一为阿拉的执行总经理黄海彦)
从阿拉的角度来看,与智能音箱的差异化竞争在于运营手段。闹钟的优势就在于,它天生就有主动提醒用户的权力。在订阅一款内容,或者基于一个时间维度提醒时,阿拉的都会围绕这个场景做内容。
而智能音箱给人带来新奇的感觉之后,用户对于这款产品的意图越来越模糊,智能音箱最终只能回到听歌的本质。
对于智能家居的入口到底在哪,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黄海彦和目前多数人认为,智能家居一定是多入口的。除智能音箱之外,任何一个品类的任何一款智能硬件,机会就在于可以利用一些细分的场景和一些运营的一些优势创造机会。
如果不把这些设备看作硬件产品的话,其实它们的价值都在于语音交互。而通过一个语音交互的中心产品来唤醒其余产品,逻辑上说服力略微差一些。因此,多中心策略在家庭场景中很合适。
努力在构建平台的大企业,也在努力向这个方向靠拢。据悉,小米已经在试水根据声音大小判断哪一款产品离用户最近,率先回应,避免用户发出命令后许多设备一起回应的状况。
明势资本创始人黄明明提到,扫地机器人也是很有可能成为家庭物联网的一个入口。扫地机器人的SLAM算法会把用户居住的环境全部扫描清楚,把相关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和人的交互场景也比较多,所以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交互或者是流量的入口。
声智科技创始人陈孝良表示,如果智能音箱承载不了语音交互的任务,可能会有下一个产品出现,比如智能机顶盒,如果体验达到了,量级也会有很大的突破。
当然,也有人对入口这件事完全不看好。物灵科技创始人顾嘉唯就向品途商业评论表示,创业公司做入口就是找死。可以先让巨头向前跑,语音交互成为习惯之后,创业公司都可以成为受益者。
如果把人工智能硬件的最终形态看作一个完美的机器人的话,那么我们还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达到。
在此期间,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会源源不断的创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对于智能家居企业来说,瞬息万变的年代,也是前所未有的绝佳机会。
作者/赵子潇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下载】TE暖通空调系统高效可靠的组件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