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美的赴港,方洪波寄希望出海对冲业绩压力

2023-11-01 13:32
深潜atom
关注

本文系深潜atom第714篇原创作品

一边再造美的,一边出海对冲业绩压力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早在8月份,美的集团就披露了赴港上市的计划。经过了2个月的发酵,美的集团赴港的计划终于落地,10月24日美的集团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但资本市场对于美的集团赴港上市似乎并不买账。截至2023年10月31日,美的集团的总市值已经跌破4000亿元,达到了3721亿元。要知道,美的集团在2021年初股价破百元,市值曾突破7000亿元。

家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美的等家电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压力。同时,随着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上涨,美的也面临着一定的成本压力,这可能对其营收和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海外业务成为对冲业绩压力的出路

增速放缓的美的,寻求多种突破方向

2022年,美的集团营收达3457亿元,按照2022年收入计算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不过,美的面临的问题,并不如营收业绩那般亮眼,2022年美的集团的营收增速仅为0.68%,是过去6年最低;295.54亿元的利润,也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

美的集团确实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前期需求透支和消费市场遇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家电内需市场增速放缓。在这种情况下,美的空调的销量预计在高基数下有所下滑,而冰洗产品的销量预计实现双位数以上的增长。

来到2023年,美的集团的营收有了大规模回升,前三季度总营收2923.80亿元,同比增加7.58%;净利润277.17亿元,同比增加13.27%。

从营业数据上看,疫情之后,美的集团的加速期已经拉满。不过,资本市场似乎并不认可美的集团的业绩反弹。为了增加资本信心,在2023年美的集团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赴港上市只是其中的动作之一

第三方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曾表示,美的本身并不缺钱,赴港IPO主要目的推测应该不是为了募集资金,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其业务的国际化,通过香港市场去接触境外投资者,对此有促进作用。

赴港上市只是美的集团自救的一个动作,在此之前美的集团曾经做过多种尝试。

2023年7月29日,美的集团就宣布分拆旗下营收达到百亿规模的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到深交所主板上市;更早之前,美的集团所属子公司美智光电再次发起创业板IPO冲刺。

2012年,方洪波接手美的后,在疫情之前先后完成对小天鹅、库卡、东芝白色家电、CLIVET、eureka等企业的并购。2017年收购库卡集团后,库卡的中国业务增长迅速,并于2022年收入创下历史新高。库卡中国对库卡集团整体业务的收入贡献由2020年的15.0%增至2022年的22.2%。

并购让美的看到了“买买买”的重要性。最近三年,美的先后完成对北京合康新能股份有限公司、菱王的收购,并且以22.97亿元的价格收购万东医疗29.09%的股份、收购武汉天腾动力55%股权、科陆电子设备30%的股份。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并不希望将自己局限在一个行业里,借助投资和收购,成功进入到医疗健康和新能源等行业。不过,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地投入。比如,此前美的在股东大会上回复投资者相关问题时就提到,威灵汽车前期需要大量研发投入。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美的集团持有货币资金717.3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81.94亿元,合计约800亿元。美的并不缺钱,不过美的能否在全新领域达成家电领域的成就,值得关注。毕竟隔行如隔山,细分赛道并非有钱就可以成功的。

美的集团,一方面通过港交所,增加主营业务;另一方面,通过分拆和新业务的布局,寻求再造一个美的。尽管两种方式差别巨大,但对于并不缺钱的美的来说,并非不可行。而是看后续,方洪波如何平衡各条业务线之间的权重。

出海对冲业绩压力

2022年,美的集团暖通空调业务营收为1506.35亿元,同比增长6.17%;消费电器业务营收为1252.85亿元,同比下跌4.99%,机器人业务299.28亿元,同比增长9.70%。

从营收上看,再造一个美的的目标,依然有些遥远。短期内,能够拯救美的集团的,毫无疑问是提高传统家电业务的销量

美的集团在家电领域面临着多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例如,海尔和三洋等品牌都是美的在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线上的竞争对手,格力也是空调领域的老大哥。哪怕美的综合成绩行业第一,但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对友商的碾压。在这种情况下,出海似乎是一条可行性更高的捷径。

对于美的集团来说,出海并不新鲜,近年来公司正进一步聚焦“全球突破”战略,业务上美的早已经走出国门。据悉,美的在全球拥有约200家子公司、31个研发中心和40个主要生产基地,员工超过16万人,业务覆盖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设有16个研发中心和21个主要生产基地,遍布十多个国家,结算货币达22种。

当前,营收压力下,美的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已经到了关键时,下一步对于海外品牌并购,还是海外员工激励,港交所平台将起到更便利的作用,对于美的集团的国际化成就至关重要。

美的是白家电领域的领头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品的价格。在国内,美的品牌定位可能更加注重性价比,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市场策略,需要通过相对较低的价格来吸引更多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价格在全世界都是影响普通人消费的一个因素,2022年,美的集团的海外营收达到1426亿元人民币。

一分钱一分货,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产品的质量还是有要求的。美的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不应该只有下沉,同样需要高端化。美的集团的产品在海外的竞争力,依然需要持续增加研发。美的集团赴港的目标是,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能力、补充营运资金等用途。或许,可以通过“买买买”的策略,换取技术。

金钱可以直接买来产品和技术,但买不来立竿见影的品牌影响力。冲击国外市场,营销自然少不得。2022年世界杯,海信“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广告语,深深影响了广大球迷。2022年,美的销售费用高达287亿元人民币,方洪波全球化战略的推进,接下来这一数字将会持续增加,对于美的来说或许也将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

当前的美的集团,看着是那么美好。不过,美的集团的自救策略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机遇意味着新的风险,美的集团每一步都需要如履薄冰。一步出错,似乎都将为其带来巨大伤害,就如收购库卡计提的商誉,成为了美的集团财报上的附骨之疽。

美的集团目前掌舵人为职业经理人方洪波,但美的控股依然是由何享健掌控。近年来,何享健儿子何剑锋虽未“子承父业”接手美的集团,但已经在资本市场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臃肿的战略,如果未能奏效,是否会影响方洪波在美的集团的地位?

       原文标题 : 美的赴港,方洪波寄希望出海对冲业绩压力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家居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