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进击的“国产空调大王”

2021-12-20 10:39
蓝科技
关注

【蓝科技综述】近日,因未披露中报、年报相关业绩,志高控股收到通知,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上市企业退市、私有化并不是什么稀罕事。6 月 15 日,58 同城宣布将私有化退市;12月3日,滴滴出行宣布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雷蛇、锦江资本等公司也于近期提出了私有化方案。据网上数据,今年以来已经有将近10家公司提出了私有化方案。

但志高退市见诸报端,还是引起了行业的唏嘘。一代“国产空调大王”会谢幕吗?

01 进击的“国产空调大王”

在志高的故事里,李兴浩是绝对的主角。

和大多数创业的剧本类似,李兴浩在创办志高之前,也做过各种尝试,卖过冰棍,试过收购布碎加工推销倒卖,开过酒楼,也做过空调维修,对李兴浩来说,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1992年,李兴浩与一位台商各出600万合资开厂,地址选在了自己的家乡。李兴浩占股51%,台商占股49%,这就是志高空调的前身。

虽然李兴浩做过空调维修,可是生产空调、管理公司与维修空调完全是两码事,再加上遇到空调价格战,李兴浩的小公司根本扛不住。成立初期只卖出了几千台空调,到第二年也只卖出了一万多台空调。

看着公司没有发展前景,台商在第二年就撤资了,还宣称志高空调已经破产,导致公司账户被查封,员工工资都发不出。

好在李兴浩做生意信誉还不错,通过向供应商“融资”800万暂时渡过了难关。

之后,李兴浩开始重视研发。这让志高空调的销量逐渐增长,从1999年的20万台涨到2004年的280万台。

2005年,由于科龙被海信收购,一大批科龙技术骨干被志高“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科龙曾经的总经理郑祖义,志高因此获得了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知识。

借着这一东风,志高把目光瞄准到了全球市场,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先后和日本三菱、韩国现代开展合作。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合作办厂。相关资料显示,2007-2011年,志高的出口业务平均占比高达41.9%,而格力电器则为17.4%,海尔智家为25.7%,美的31.6%。

需要指出的是,志调空调出口多为OEM,而海尔智家则一开始就以自有品种全球化为战略。因此 ,两者之间并不具可比性。

对志高来说,正确的战略为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产品出口的梦想。

有关资料显示,随后两年志高空调的市场份额直追格力、美的、海尔,站到了第四的位置。2006年到2008年,志高营业额分别为45.35亿元、57.16亿元和59.21亿元,营业额保持三年持续增长。

2009年,李兴浩和志高都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7月13日,志高控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创始人李兴浩的身价达8亿港元。

上市前,李兴浩曾说,“我们做的空调性价比是最高的,不怕跟任何品牌比拼。现在海尔很危险,志高空调的销量将很快超越海尔,拿下市场第三!”

很快,志高就上位成功了。有关数据显示,在2010年度全国家电市场同类产品销量排行榜中,志高空调获得了全国市场同类产品销量第三。

02 巨人摔倒

志高的成功离不开时代背景。志高腾飞的几年正是我国空调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给予空调行业较大的政策扶持。可以说,是时代成就了志高。

然而,志高成于时代,也败于时代。

从2011年开始,国家对空调的节能补贴开始减少,再加上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增多,竞争也愈来愈大,核心竞争优势不够强的志高开始“被动挨打”了,市场份额被蚕食。根据志高财报数据,2010年还盈利4.5亿元的志高,在2011年却净亏损1.44亿元,是当年空调行业里唯一亏损的企业。

小小的亏损并没有引起李兴浩的重视。2011年开始,李兴浩进入半退休状态,把公司交给郑祖义管理。

郑祖义上任没多久就推出“志高云空调”,“云空调”可以说是今天智能空调的雏形。可是对当时的消费者来说,“云空调”过于“前卫”,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毫无疑问,郑祖义是位“技术挂”,但他却不擅长经营管理,对市场的敏锐度不够。2013年国家节能补贴政策到期,当奥克斯等品牌开始转战电商时,志高却没有跟进。这一错误决定几乎“断送”了志高空调的未来。

2014年开始,志高的发展就开始乏力。中怡康数据显示,2014年志高空调的零售市场份额仅为4.3%,已从原来的行业前四跌落至第七。

财报数据同样不理想。数据显示,2014年,志高控股营业额微涨0.5%,总收入同比下降1.7%,为92.3亿元,纯利润从2013年的2.14亿元降至6040万元,2015年,志高的亏损已经达到6.9亿元。

进击的巨人“摔倒”了。

为了挽救颓势,志高开始“思变”。

换帅。

志高主业的萎缩导致已经退居二线的创始人李兴浩重新上阵。一回来,李兴浩就提出了“在2020年实现千亿销售额”的目标。虽然营收距离千亿还有“十万八千里”,但还是实现了增长,2017年志高营收107.4亿元,同比增长15.4%。

卖地筹钱。

2019年3月,志高控股宣布出售旗下子公司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40%股权,价格2.04亿元,预计实现出售事项未经审核收益1.23亿元。

同年5月,志高以4.5亿元人民币(约5.12亿港元)出售在佛山市的物业,同时,根据拆迁补偿协议,志高还能再获得3.58亿元(约合4.07亿港元)补偿。这一次卖地,志高预计实现出售事项未经审核收益6.57亿元。

据了解,这笔“救命钱”的90%被安排用于买原材料(铜、铝材及塑材等),约5%用在开展销售推广营销活动(投放广告及招募额外销售人员)上,剩下的5%则是作行政及经营开支等一般运营资金。

换赛道。

如今国内空调市场美的、格力、海尔三足鼎立具有绝对优势。其他品牌在分食剩余份额。无论从资金实力还是技术角度看,志高目前都没有与之竞争的能力。因此,志高选择了换赛道以求超车。李兴浩决定入局大健康等行业,确定了“空调主业+健康新产业”双轮驱动战略。

然而,这些举措最多只能减缓被资本市场淘汰的速度,却无法扭转志高的下滑的势头。2020年,疫情的爆发加剧了志高的“没落”。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志高的营业收入下降了约68%,归属于母公司的损失高达7亿元。

03 孤注一掷还是垂死挣扎?

对于此次退市,志高空调显得比外界“乐观”得多。

志高方面表示,“基于公司正处在一轮转型变革的调整阶段,希望有机会待经营转型进入新阶段后谋求在内地主板上市。此次退市不会对企业现有经营、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造成影响,公司管理团队及运营一直保持稳定状态。”

市场上也有声音认为,退市对于志高来说利大于弊。比如有利于志高优化企业管理成本、让志高能够更快应对市场的变化,是志高“轻装上阵、灵活经营”的战略变革起点。

从志高的角度出发来看,或许退市是更好的选择。

目前港交所的融资功能和志高的发展计划不匹配,面临“危机四伏”的环境,志高需要更灵活的经营战略以及更敏锐的反应机制。正如前面所说,志高在“求变”,退市之后其“不断试错”的阻碍少了,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的机会也更多。

不过志高的 “乐观”难掩其破局的焦虑。

目前志高正在不断尝试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今年7月底,志高宣布与北京理工大学旗下的理工清科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发布全世界第一台MOF空气消毒机,并且发布了“志高健康”品牌。11月23日,志高空调推出iCongo i系列天花机。

虽然志高已经吹响了变革的号角,但是,落后的10年,志高拿什么来填补呢?

退市以后,志高空调就真的能讲出新的故事吗?创始人固然能稳定军心,可是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们,还能招架得住吗?进军健康领域的企业比比皆是,志高的新护城河又是什么?

这些答案,只有未来才知道。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 未经授权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家居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